莎士比亚才是偶像剧鼻祖,学王室贵族说情话!
引言:
戏剧史上论述戏剧特性有诸如“情境说、冲突说、动作说、综合说”等学说,介绍核心观念和主要思想,论述各学说的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对戏剧特性的研究可以更加接近戏剧的本质,对戏剧现象内在的规律和本质特征的认知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完成的过程,可以借由古今中外戏剧中呈现的稳定性特征,如“假定性、现场性、时空交融”总结戏剧特性的问题,与戏剧意象所涉及的戏剧“美的本体”不一样。
“戏剧性”是戏剧艺术的一切本质性特征在作品中的整体性表现,它存在于情境、心理、动作三者的辩证关系之中。本文从“戏剧性”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和“假定性”是戏剧艺术的共有属性两个方面详细阐述戏剧特性的“假定性”。所谓“戏剧性”一方面要回答戏剧中引起人们所关注的独特“戏剧效果”,另一方面关于戏剧特性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谭霈生曾经在其《论戏剧性》中将“戏剧性”作为戏剧一个重要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引发了深入思考和研究“戏剧性”问题的兴趣,并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发生一场关于戏剧观的全国性的大讨论,有的学者认为这个问题的提出涉及的不仅是关于戏剧之为戏剧的本体性理由的研究,重要的是现实的价值指向和文化上的缘由,这次讨论开启了新时期中国戏剧理论和批评的"大门”,特别是对戏剧美学中的一些基本命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对以写实戏剧观点为中心的许多传统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判,走向了理论思辨的多元化时代。戏剧理论家叶长海说:“对戏剧性的认识,以冲突说、激变说等为主转向以对话说、仪式说为主,正是审视角度变化的结果。前者的视角主要在于剧本创作,后者的角度主要在剧场的戏剧活动。这种变化意味着剧场学的兴起。而这种观念的变化,表现出戏剧家对振兴与发展剧场艺术的关注信心。”
巴西仓库剧团《哈姆雷特》 2019
早在19世纪初德国的史雷格尔就把戏剧中的对话人物之间相互影响的实质性因素联系在了一起,构成了对戏剧性内涵的说明,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抓住了戏剧性这一术语的重要特征。俄国的别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戏剧性不仅包含在对话中,还包含在谈话的人的相互给予对方的相关的影响中...戏剧主要是让每一句话在行动中表现出来。”这句话中有动作的成分和冲突的因素,也含有心理的因素,涉及戏剧比较本质的内容。日本学者河竹登志夫在其《戏剧概念》中也能见到相似的定义:“所谓戏剧性即是包含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本质矛盾,这种同他人的潜在对立关系是一种随时间的流逝在现实人生之中的逐渐表面化、在强烈的紧张感中偏向一方从而达到解决矛盾的过程。”戏剧性这个词中含有三层意思,戏剧材料、能产生感情反应的和剧场条件下完全可以上演的,前二者合乎戏剧性,后者是剧场性。戏剧性与非戏剧性用激变说解释戏剧艺术实质时指出,关于戏剧性的唯一确切含义是任何能使聚集在剧场中的普遍观众感到兴趣的虚构的人物的表演,这里的激变即是动作,从不同角度考察戏剧性就会得出不同的认知和结论。
戏剧作品《哈姆雷特》剧照(2019)
如果把戏剧的文本和演出看成一个完整系统的话,戏剧性就可以理解为戏剧艺术的一切本质特征在作品中的整体性表现,它和文本的情境、悬念、冲突的设置,场面的构思处理,外部形式的呈现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当我们把戏剧这两个字说出口的时候,就已经把戏剧性的问题从剧本的范畴之中抽离出来,所以不能单独谈剧作法对文本戏剧性建构的方法和意义。表演、导演、舞台设计都有自身的一套产生戏剧性的经验和方法。演员塑造角色用以吸引观众的与众不同的个性、动作和节奏;导演总体构思的巧妙和空间设计的创想和新意,都会引进剧场看戏的观众的“戏剧性”的一种感受。观众走进剧场去体验戏剧的“在场呈现”过程中“戏剧性的整体体现”。若我们不将目光聚焦在“在场呈现”的戏剧性体现,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区分戏剧与其他艺术的真正区别。戏剧综合了其他艺术,也就将其他艺术的特性在剧中有所反映,如不聚焦“在场呈现”,其他艺术的一些特性也就会遮蔽我们戏剧性的认识。戏剧作为本质上“在场呈现”的艺术是演员在虚构时空中(假定情境、舞台空间、虚构时间)的在场呈现。这一特性由所有被综合的艺术共同创造出一个“戏剧性”的“场”。戏剧的场有两个方面因素,一为“人”的因素,二为“虚构情境”的因素。由人的活动产生戏剧的心理与动作,由情境的因素产生人生活的虚构时空,并在这个虚构的时空体验他们所要经历的事情、冲突、承受这个虚构的时空带给他们的命运、悲剧、挣扎。因此,心理、动作和情境是和戏剧性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在构成。
巴西仓库剧团戏剧作品《哈姆雷特》剧照(2019)
由于戏剧动作有外和内在动作之分,故戏剧性也应当存在两种倾向,一切有关突然、惊奇、骚动、激烈的事情,一切有关紧张的事件,一切有着鲜明的动作和冲突、外部行动对抗的过程,均具有不容置疑的戏剧性。那些不追去外在冲动动作的强烈性和紧张度的,偏重刻画和描绘内心心理的戏剧,其外在形态也许是静默、深沉却也具备内心活动的丰富强烈的特性,是内在戏剧性的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的内在律动要依靠静默来加以深化,静默不是空白,而是强烈、是深邃、更加富于人性意味和普遍意义的生活。单纯的外部表现和单纯的内心活动,也许都不是戏剧性的完美体现,戏剧性的实现应当是对两者的辩证统一的认识和运用。戏剧性不仅在于直观展现行动的过程中,也在于人物产生这个行动的内心过程;不仅在于直观表现某一事件的过程,也在于某一事件对剧中人物内心的影响。这就是心理的因素。此外,戏剧性的出现还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之中,这些都表明戏剧性的产生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与心理活动的发生结合在一起。由此可见,戏剧作为一种在场呈现的艺术,它的戏剧性恰好存在于情境、心理、动作三者的辩证关系之中。脱离了虚构情境的心理和动作是生活本身,离开人的心理和动作的虚构情境也是没有意义的。情境、心理、动作在戏剧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对戏剧性的形成都有各自不可或缺与不可替代的意义。
《杨门女将》剧照(2019)
法国戏剧理论家萨赛认为观众有在另外一种情形下观看事物的奇异特权,如果艺术家将人类的生活按其本来的样子摆在观众面前,他们反而会认为是假的。戏剧艺术通过构建的约定俗成的虚构时空,并在这个虚构时空里表现人类生活,给观众一种关于真实的幻觉,基于观众之间存在某些默契,依据这样的默契,本是假的东西,观众可以承认它的“真”。艺术家正是依据这样的约定才有可能在舞台上创造出“真实的幻觉”。艺术家的才能在于“假中求真,真中求美”,戏剧的“假定性”程度是没有也不应当有规定和公式的。“假定性”是戏剧艺术的属性,不是某种流派的戏剧艺术所特有的,而是一切风格流派的戏剧艺术所共有的属性。写实主义的舞台演出样式较之于其他流派的演出艺术,尽管存在从戏剧观念到演出形式的差异,但都不可能回避戏剧是假定性艺术这样的根本属性问题。
|
林奕华导演舞台剧《贾宝玉》剧照,图为何韵诗(右)饰贾宝玉,路嘉欣饰林黛玉(2012)
|
自然主义戏剧在欧洲诞生之后,写实主义戏剧逐步成为统治欧洲戏剧舞台的演出手段,自然主义的核心戏剧概念“第四堵墙”是在舞台的台口存在一道看不见的墙,观众观看戏剧演员的“生活”,就是透过一堵墙看到屋子里那样逼真。“第四堵墙”成为创造舞台幻觉和表现环境真实的一个标志。写实主义戏剧中存在对“假定性”的认识,即舞台前面好像是一堵第四面墙,它对观众是透明的,对演员是不透明的。“假定性”是所有戏剧艺术的共同属性。只是在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戏剧中,假定性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追求舞台演出“逼真性”的写实主义戏剧——接近或模仿生活是在默认假定性的前提之下,意在挑战“假定性”,如此创造真实;从而一开始便不追求模仿和逼真性的演剧流派,也是在认识假定性的前提之下,意在运用假定性,在假定性中创造无限的可能性,是为接近另一种真实。两种真实观的内涵和所指不同,一切戏剧都有假定性属性,从来就不存在一种“非假定性戏剧”。
王洛勇现场配音《哈姆雷特》实力演绎
欧洲戏剧史上运用假定性原则的剧演传统,例如《亨利五世》中的莎士比亚台词:“在坐的君王...在时间里飞跃,叫多少年代的事迹都挤塞在一个时辰里。”这段台词中不难发现关于时空假定性的高度认识和运用。在莎士比亚的时代,戏剧家就要求人们用想象力弥补演出中物质技术条件的贫乏和局限性。在中国戏曲中,一桌二椅呈现出对舞台假定性的高度认识。中国戏曲创作了高度程式化的戏剧语言适应舞台。在艺术演变的过程之中,中西戏剧朝着不同的方向变化发展,不同的艺术发展道路呈现了不同的特征。西方戏剧的日益分化逐渐出现不同的类别,歌剧、舞剧、舞台剧等,中国戏剧呈现诗歌舞的总体性特征,形成具有总体性、写意性和现场性的综合总体戏剧。
布莱希特话剧《高加索灰阑记》剧照(2019)
在戏剧中的假定性具体表现为时间的假定性、空间的假定性、戏剧情境的假定性和以表现手段方法的假定性。通常,存在的时间假定性方式有被拉长的时间(《黛玉焚稿》《坐楼杀惜》《高加索灰阑记》)、凝固的时间(《罗密欧与朱丽叶》《人的一生》《北齐二首》)和被压缩的时间(《苏武庙》《黑骏马》《狗儿爷涅槃》)三种方式。其次,在戏剧在最写实最逼真的布景和场面也是假的、虚构的、写意的空间追求。写实和写意的空间处理其本性都是假定性的,由于舞台空间变换的局限性导致运用假定性戏剧表现手段的可能性。戏剧情境同样属于假定性范畴,情境本身就是作家对生活素材进行高度概括、集中、提炼和虚构的结果。艺术家因此拥有在假定性的范畴里进行想象和虚构的特权,其全部智慧与才能都体现在此处。表现手段和方法的假定性运用是一个广阔的领域,所有的旁白和独白都是违背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但在戏剧中可以被接受。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秦腔现代戏《狗儿爷涅槃》(2018)
总之,对假定性表现手法的探索,成为戏剧艺术不断革新和前进的原动力。下回将着重在戏剧美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上进行探讨,即戏剧意境与演出的意境,也就是戏剧审美意象的特征、舞台审美意象的创造,并对中国美学“意境”的意蕴及意境的创构作相关论述和思考。(未完,待续....本文根据6月27日戏剧美学专题讲座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亨利五世为英格兰的兰开斯特王朝国王(1413年-1422年在位),在他短暂的九年统治期间,他取得了中世纪任何一位英格兰国王都未取得过的军事辉煌。莎士比亚基于英格兰亨利五世国王生平,于1599年创作了《亨利五世》这部著名历史剧,着重描写百年战争期间的阿金库战役。国王驾崩,哈尔继位。英格兰满目疮痍,年轻的亨利五世决意痛改过去,以博得皇戚和百姓的尊重。他窥伺邻疆法兰西土地已久,而法国太子的羞辱则坚定了他讨伐法国的决心,硝烟弥漫,一代明君就此踏上了统一国家的征途。编剧: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 [ 英国 ]该剧是对于英国历史上的英雄亨利五世进行研究及刻画。在中国,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作不及他的喜剧或悲剧来的出名,毕竟悲喜剧感觉更容易理解,但这次进行全新的诠释,计划以一个新的角度让《亨利五世》 迸发光芒,创作出一台能常驻中国舞台的莎士比亚戏剧。《亨利五世》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处于动荡和战争边缘的国家现状。莎士比亚带领我们审视阿金库尔战役前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从国王的宫廷,到亨利在伦敦街上以及士兵营里的老朋友。这出戏剧聚焦亨利五世,这位年轻、资历尚浅,且不顾一切想要摆脱反叛者名声,决心向国家证明自己的统治者。然而,和其他统治者一样,亨利也是凡人,也需要在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前先驱逐自己身上的“恶魔”。这个故事并不一定要发生在英国,更不一定要发生在中国。莎士比亚在他死后四百年依旧影响着我们,因为在他对人类经验探索的过程中,时代、国籍和语言不分国界。——导演:欧文·霍斯利 Owen Horsley [ 英国 ]
中国版话剧 《亨利五世》剧照(2019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演员喻恩泰纯英文倒背《亨利五世》台词,惊艳全场!(2019)Shirley ART LIFE:关注文艺,持续分享!shirleyhww@sina.vip.com(投稿与咨询)声明:本微信公众号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使用部分文字和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并及时处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